曰:“出三界 [三界:佛教术语,指众生轮回的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。三界皆属迷界,只有跳出三界,才能脱离苦海。] ,则情根尽;离声闻缘觉 [声闻:听见佛说法而悟道。缘觉:通过解释轮回的因缘而悟道。] ,则妄想空。”又曰:“出三界,不越三界;离声闻缘觉,不越声闻缘觉。”一念着处,即是虚妄。妄生偏,偏生魔,魔生种类十倍 [魔生种类十倍:佛经中关于魔的分类,有二魔、三魔、四魔、八魔、十魔等说。魔分十种,见《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八·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》:“佛子!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。何等为十?所谓:蕴魔,生诸取故;烦恼魔,恒杂染故;业魔,能障碍故;心魔,起高慢故;死魔,舍生处故;天魔,自骄纵故;善根魔,恒执取故;三昧魔,久耽味故;善知识魔,起著心故;菩提法智魔,不愿舍离故。是为十。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,速求远离。”] 。正觉流浪幻化 [正觉:佛教修为的境界,指真正的觉悟。] ,弥因弥极 [弥因弥极:越是依凭,越是达至。弥,益。因,就。极,至。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《论语·子罕第九》:“颜渊喟然叹曰: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”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:“控于大邦,谁因谁极?”] ,浸淫而别具情想 [浸淫:浸染,濡染。] ,别转人身,别换区寓 [区寓:区域,范围。] ,一弹指间事。是以学道未圆,古今同慨!
曰:“借光于鉴,借鉴于光,庶几炤 ( zhào ) 体尝悬 [炤:同“照”。] ,勘验有自 [勘验:查验。验,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排印本作“念”,概讹自崇祯本“验”之异体字“唸”。] 。”乃若光影俱无,归根何似?又可慨已!
补《西游》,意言何寄?作者偶以三调芭蕉扇后,火焰清凉,寓言重言 [寓言、重言:出自《庄子》,寓言指比喻论证,重言指引用他人的话论证。] ,以见情魔团结,形现无端,随其梦境迷离,一枕子幻出大千世界 [大千世界:佛道用语。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,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,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。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。] 。
如孙行者牡丹花下,扑杀一干男女,从春驹野火中,忽入新唐,听见《骊山图》,便想借用着驱山铎,亦似芭蕉扇影子未散,是为“思梦”。
一堕青青世界,必至万镜皆迷。踏空凿天,皆繇 ( yóu ) 陈玄奘做杀青大将军一念惊悸而生 [繇:古同“由”。玄奘:崇祯本原作“玄装”,据文义改。惊悸:因惊慌而心跳得厉害。] ,是为“噩梦”。
欲见秦始皇,瞥面撞着西楚 [瞥面:迎面。西楚:指西楚霸王项羽。] ;甫入古人镜相寻,又是未来。勘问宋丞相秦桧一案,斧钺精严 [钺:崇祯本原作“越”,据文义改。] ,销数百年来青史内不平怨气,是近“正梦”。
困葛藟宫,散愁峰顶,演戏弹词 [弹词:传统曲艺的一种,以琵琶、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,流行于中国南方,如苏州弹词、扬州弹词。弹词属于讲唱文学艺术,区别于角色表演的戏剧艺术,所以文中将演戏与弹词并举。] ,凡所阅历,至险至阻,所云洪波白浪,正好着力,无处着力,是为“惧梦”。
千古情根,最难打破一“色”字。虞美人、西施、丝丝、绿珠、翠绳娘、苹香,空闺谐谑 [谐谑:语言诙谐,略带戏弄。] ,婉娈近人 [婉娈:柔媚。《诗经·齐风·甫田》:“婉兮娈兮,总角丱兮。”] ,艳语飞飏 ( yánɡ ) ,自招本色,似与“喜梦”相邻。
到得蜜王认行者为父,星稀月朗,大梦将残矣。五旗色乱,便欲出魔,可是“寤 ( wù ) 梦”。
约言六梦 [六梦:古代把梦分为六类,根据日月星辰以占其吉凶。《周礼·春官·占梦》:“占梦掌其岁时,观天地之会,辨阴阳之气,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。一曰正梦,二曰噩梦,三曰思梦,四曰寤梦,五曰喜梦,六曰惧梦。”] ,以尽三世 [三世: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。] 。为佛,为魔,为仙,为凡,为异类种种,所造诸缘,皆从无始以来认定不受轮回、不受劫运者 [无始:指太古。劫运:灾难,厄运。] 。已是轮回,已是劫运,若自作,若他人作,有何差别?
夫心外心,镜中镜,奚啻 ( chì ) 石火电光 [奚啻:何止,岂只。] ,转眼已尽。今观十六回中,客尘为据 [客尘:佛教用语。指尘世的种种烦恼。] ,主帅无皈,一叶泛泛 [一叶:比喻小船。] ,谁为津岸?夫情觉索情、梦觉索梦者,了不可得尔 [“夫情”二句:陈继儒《晚香堂小品》卷二十二《牡丹亭题词》:“梦觉索梦,梦不可得,则至人与愚人同矣;情觉索情,情不可得,则太上与吾辈同矣。化梦还觉,化情归性,虽善谈名理者,其孰能与于斯?”] 。阅是《补》者,暂为火焰中一散清凉,冷然善也。
辛巳中秋嶷 ( yí ) 如居士书于虎丘千顷云 [千顷云:阁名,在今苏州虎丘塔东。] 。
嶷如居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