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昌元年庚申 公元1620年,董说一岁
年底董说出生。此时曾祖董份、祖父董道醇、大伯父董嗣成、三伯父董嗣昭,董氏家族中的四位进士均已去世。其中曾祖曾任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,祖父曾任工科给事中,大伯父曾任礼部主客司郎中,他们是董氏家族中最显赫的三位人物。董说祖母是大名兵备副使茅坤之女,嫡母是大司空沈泰垣之女,她们也已经去世。董说生母是太学生屠兑之女,是其父董斯张继妻。董斯张这一年已经三十五岁。
天启元年辛酉 公元1621年,董说二岁
吴越名士张隽为董斯张购归董份亲自评点的《史记》《汉书》,董说后来有《书先君赠非翁长歌墨迹后》一文,见《丰草庵文集》卷三。
天启二年壬戌 公元1622年,董说三岁
三岁的董说已经能够像佛教徒般盘腿端坐,崇奉佛教的父亲因此很喜欢他。
天启三年癸亥 公元1623年,董说四岁
伯父董嗣成万历间曾因提倡立万历皇帝长子为太子而被革职,这一年被朝廷追赠为光禄寺少卿。
冬外祖父沈泰垣被晋升为大司空。
天启四年甲子 公元1624年,董说五岁
春晚明高僧紫柏的弟子行忞拜访董斯张,后来成为董说老师的赵长文也参与了聚谈。
天启五年乙丑 公元1625年,董说六岁
新春及重九 董斯张命董说到南浔各寺庙礼佛。董说师祖汉月法藏禅师住苏州邓尉山,著《五宗源》。
天启六年丙寅 公元1626年,董说七岁
董说师从南浔赵长文读书,言行异乎寻常儿童,特别喜欢早起,天不亮就起来梳头洗脸。儒家经典《四书》还没学完,就先读起《圆觉经》。
天启七年丁卯 公元1627年,董说八岁
董说皈依杭州开元寺高僧闻谷大师,赐名智龄;父亲董斯张教其读《心经》,这种教育迥异于封建社会的一般士子。
崇祯元年戊辰 公元1628年,董说九岁
三月 弟弟去世。
八月 父亲去世。
崇祯二年己巳 公元1629年,董说十岁
张溥领导的复社成立,这是晚明最著名的文社。董说之师弘储从汉月法藏出家,两人同为明末临济宗著名高僧,分别为南岳下临济宗第三十四世、第三十五世,而董说为第三十六世。
崇祯三年庚午 公元1630年,董说十一岁
秋天 复社举行金陵大会。
崇祯五年壬申 公元1632年,董说十三岁
复社举行虎丘大会。
崇祯六年癸酉 公元1633年,董说十四岁
董说成为秀才。不久成为廪膳生员,每月可得到公家发的膳食津贴。
崇祯七年甲戌 公元1634年,董说十五岁
春董说去光福扫墓,想拜见汉月法藏和尚,未果。此时弘储在苏州玄墓的一个寺庙中做接待工作。玄墓、光福、邓尉诸山均在苏州,且相连。
崇祯八年乙亥 公元1635年,董说十六岁
自此年始 董说喜欢评点古书,评后则悔,悔则烧之,估计是嫌自己的评点还太稚嫩,不足以留在世上。汉月法藏和尚圆寂,年六十三。
崇祯九年丙子 公元1636年,董说十七岁
董说首次评点《史记》,并亲自抄录曾祖董份的《史记》评本。董说父亲的朋友、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去世。
崇祯十年丁丑 公元1637年,董说十八岁
陆文声上疏攻击复社。湖州的一位知交赠对联给董说静啸斋,对联为:“振衣千仞冈,濯足万里流。”南浔陈茂老见了,说:“此未到君,语须异时。”陈茂老觉得这个对联的出世之意,对董说来说太早了,期待他能干一番事业。
崇祯十一年戊寅 公元1638年,董说十九岁
复社人物吴应箕、陈贞慧等作《南都防乱公揭》,讨伐在南京的阉党阮大铖。董说往苏州悼唁徐氏,遇若木先生,拜见范长倩。按:董斯张《静啸斋存草》中有两若木,一为杨若木,一为冯若木。冯若木即冯梦龙兄,苏州人,董说遇见的很可能是他。范长倩为董斯张表姐夫,擅长书法,与董其昌相伯仲。
桐乡吕愿良举澄社,董说侄子董思参与。董说参加语水社,见社友张履祥批点《王龙溪语录》,遇到稍微直快的话语,便涂抹一大通,并评点曰“禅”,觉得这样的读书人非常可悲。按:张履祥比董说大九岁,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,世称杨园先生。
崇祯十二年己卯 公元1639年,董说二十岁
许豸任浙江提学副使,董说以古文见知,后自称“身是君家弟子员”,见《丰草庵诗集》卷五《阅许有介米有堂集感书》。
董说乡试落榜,悲愤不已,弃所作应制之文。董说与严既方相交,此人后来成为董说密友,两人交往的诗文很多。
崇祯十三年庚辰 公元1640年,董说二十一岁
董说作《西游补》。《丰草庵诗集》卷二《漫兴》其四“《西游》曾补虞初笔,万镜楼空及第归”,自注曰“余十年前曾补《西游》,有万镜楼一则”。据董说自己系年,此诗作于顺治庚寅(1650),故十年前是崇祯庚辰(1640)。
董说在昆山拜见复社首脑张溥、杨廷麟;为业师赵长文《乍醒草》作序,为严既方、陈玉仍汇编的同社成员的近期应制文集《闾书》作序,代浙江督学许豸作《王按台两浙观风录序》。
崇祯十四年辛巳 公元1641年,董说二十二岁
董说有书信寄侯几道;开始写作著名的史学著作《七国考》;为陈辛生、顾龙湫、施树百、董帷孺以及自己的应制文汇编《玄览斋会业》作序;编辑南浔一地四十四人之文,谓之《浔书》,并作序。
正月 董说成为复社领袖张溥入室弟子,前往太仓侍奉张溥,后因路遥、母老、家贫而回湖州。五月,张溥忽然去世。八月,董说与友人严既方前往吊唁,作《祭张夫子文》,并代复社作《祭西铭先生文》《谒于忠肃庙为西铭先生祈嗣疏》。在会吊张溥期间,董说结交了嘉定侯几道、吴江包惊几。
冬董说拒绝为人说解,得了“退财白虎”的绰号。
崇祯十五年壬午 公元1642年,董说二十三岁
五月 钱谦益等为张溥立嗣。
秋董说参加张溥盛大葬礼,途中与湖州复社同仁严既方、陈玉仍相约,为六经开山创作经学文字。会葬活动中,遇苏州徐枋及其父徐汧。
冬董说《七国考》完稿,自己作序。
其侄董汉策刻《计然子》,董说为之作序,极言天地黑暗,自己愁苦不堪,惟以著述为生;为复社眉目吴羽三文集作序,吴羽三曾与董说同侍张溥;为复社同仁黄观只文集作序;为友人燕铭所选之文作序,纵论秦汉唐宋之文;序友人卓子《小试十艺》,感叹士之不遇;为闵未孩文稿作序。
密云圆悟圆寂,年七十七。密云圆悟乃弘储师祖,弘储此年重刻《天童七书》。
崇祯十六年癸未 公元1643年,董说二十四岁
董说读书尚矜奇,爱读理学家陈献章著作,拟作《洪范说》。至此年,董说手评古书已达数百卷,但这些书在丙申(1656)七月董说乞戒灵岩前被焚弃。
董说为吴江计东诗集作序;为吴海序制义作序;病中为严既方、陈玉仍、沈公叙及顾端士所集《苕文大舒》作序;作《书〈桃花源记〉后》,表达了其进退思想,表示如果不能为报韩之张良,就当效法避秦之楚客。
正月 复社同仁许孟宏过访。
自春至八月 董说大病。遇庸医,几乎死去。到了秋天,经友人闵持讷诊治才愈。病中评点《左传》《史记》,看宋元人诗,作《夏殷文献》而未成。与大病相关,这一年体弱的董说酷嗜梦:作《昭阳梦史》,收梦三十一个;刻印章曰梦史、梦乡太史;作《梦社约》,张罗成立梦社;刊刻散发《征梦篇》,征集同志友人幽遐之梦;又感而作《梦乡志》,根据梦的内容和心理特征,对梦进行了分类。
秋董说开始有意学习书法,并从钟鼎古文中悟得草书之法。
冬董说办理伯母丧事,焚弃自己二十一岁以前所写文章。
崇祯十七年(顺治元年)甲申 公元1644年,董说二十五岁
董说放弃廪膳生员资格,屏迹丰庵,潜心著述;著《闻书》《野语》二书;太湖虞圣民成为董说孩子的老师。
董说所作之文,多抒发忠孝之义。
夏因清兵南下,董说移家湖州鹿山。
九至十月 董说生病,病中频频做梦,因作《病游记》《续病游记》二文。
十月 董说之师弘储开堂天台国清寺。
冬刘宗周弟子山阴王毓蓍来南浔访董说,寓董说丰草庵,复社名流张隽、孙淳皆与他订交。
顺治二年乙酉 公元1645年,董说二十六岁
徐汧于清兵破苏州后投水死,其子徐枋自这一年庐墓不出,自号秦余山人。
董说作《文音发》,因战乱而辍笔;又作杂文一卷,丙申(1656)上灵岩前焚弃。
六月 清兵破杭州城,友人王毓蓍投水死,死前寄信给其师刘宗周,刘氏为明末著名理学家,接信后亦殉节。
顺治三年丙戌 公元1646年,董说二十七岁
老师黄道周去世。按:《续文献通考》卷一四五、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卷八等在著录董说《易发》时,均言董说为黄道周弟子。
董说著《周礼纬》《律吕发》二书;作《丙戌悲愤诗》一卷,丙申(1656)上灵岩前焚弃;为闵持讷《难经纂注》作序;作《雨道人家语》,宣扬自己有雨癖;作《文亡论》《与友人论文书》《文术解》等,纵论古今天下文章,认为自晋朝以下不复有文,当今天下之文弱。
顺治四年丁亥 公元1647年,董说二十八岁
五月 友人严既方寄梦于董说;董说作《志园记》,描述了自己的精神乐园;董说在南浔梦华潭口听人谈嘉靖、隆庆间大内旧事;董说与清初著名文人计东有书信往来。
顺治五年戊子 公元1648年,董说二十九岁
董说《易发》完稿,其自序中流露出了浓厚的反清复明思想,张隽为该书题诗。董说有诗题丰草庵:“碧玉藤阴影小庐,磁盆秋水镜红鱼。床头一握崩霜剑,销作清钟伴读书。”表达了抗清壮志难酬,转而隐居读书之意。
顺治七年庚寅 公元1650年,董说三十一岁董说著《易运》,与吴越名士吴楚交游唱和,特别津津乐道于采杉、制香、赏香。第五个儿子董渔生。著名书画家友人王时敏构建西庐。
春著名套版刻书家闵齐伋自南京归,分送宫香于友人,族人闵南仲作绝句咏之,董说一连九次和之。
顺治八年辛卯 公元1651年,董说三十二岁鲁王在舟山抗清失败,弘储大师受到牵连,被浙江按察司入疏奏弹,弘储大师不得已从苏州灵岩赴杭州投案。在这种险恶环境下,灵岩合寺僧人星散,早就立志出家、主张以忠孝做佛事的董说却毅然杖策登山,以表申援。著名遗民徐枋写信赞之。
二月 董说病中评点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诗,认为篇篇秽恶,简直可以呕痰。著《运气定论》《非烟香法》二书;作《乐府拟》一文,提出了汉乐府“缘情结响,不可拟”的观点;作《非烟香记》《博山炉变》《众香评》三文,介绍了自己不焚香而以水煮香的发明创造;编成《文苑英华诗略》;对《诗经》的押韵、六诗的异同与特点等进行研究。
顺治九年壬辰 公元1652年,董说三十三岁董说有诗寄友人金俊明;著《六书发》《河图卦版》二书;梦至碧峋洞,因作《碧峋石库记》,表达了为臣要尽忠之义。
三月 弘储被逮往永嘉,受了刑杖,直到五月会审后才被释放。
顺治十年癸巳 公元1653年,董说三十四岁
董说卖田十亩,并作《卖田》诗;著《天官翼》一书。
夏董说上灵岩参弘储,途经吴江,携酒祭奠友人包惊几。
五月 自灵岩归,第六子董村出生,因定六个儿子的名、字及号,并作《字释》诗。
六月 董说得灵岩弘储和尚书,述山中近来多事。
七月 董说梦见胡须成松叶,垂数尺,抬头见绿蕉蔽天。
秋董说再次上灵岩。
顺治十一年甲午 公元1654年,董说三十五岁
与姚宗典、金俊明有诗歌往来;友人闵持讷卒;著《问道录》《残雪录》二书。因伤心俗学,董说作九变:《登峰变》伤易学不明,《洛阳变》伤周礼灭裂,《蜀锦变》伤《素问》《运气》之伪,《飞鱼变》伤拟乐府者不知道宗旨,《宝镜变》伤七十二岁差之法不传于世,《握筹变》伤太乙图式之伪,《画树变》伤六诗之不讲,《采茶变》伤六书失传,《博山变》伤非烟香法自昔无闻。
二月 董说重至灵岩拜见弘储和尚。
顺治十二年乙未 公元1655年,董说三十六岁
丰草庵中童子因董说贫穷而弃之去。董说著《禅乐府》《晓寒长语》《分野发》;题张隽《古今经传序略》;作《二郎庙》《百花王》《芦王述》等野庙九歌,颇有民俗价值。为建文帝四臣子作歌,即《河西佣》《补锅匠》《东湖樵》《云门僧》,表达了不事新主的遗民立场。作《华清招》《誉树行》《海上牧羝曲》《新丰曲》等诗,以区别于李东阳乐府。
五月 清军筑石塘,抓农民服役,董说作《筑石塘》揭露之。
秋西泠十子之首陆丽京赠董说《恭寿堂诊籍》。
冬董说上灵岩,作《洞庭雨》一编,呈弘储和尚。
顺治十三年丙申 公元1656年,董说三十七岁
董说著《诗发》《汉铙歌发》《扫叶录》;自序所著《非烟香法》;为其侄董汉策诗集作序。作《史记脉》,书未成,而乞戒灵岩。在灵岩,遇虎岩中峰大师,见许孟宏、许孝酌父子。后抱病归黄叶村。
香谷师事董说。
二月 董说作《古乐府发》。
七月 董说志在佛门,作《焚研誓辞》,大肆焚书,因误焚《乙酉杂文》《丙戌悲愤诗》各一卷。后清理书箱中未焚之书,得庚辰(1640)以后杂文、丙戌(1646)以后诗歌各十余编,亲手交给其子樵、耒。
顺治十四年丁酉 公元1657年,董说三十八岁
董说正式剃度于灵岩,其友人金镜作《闻董若雨祝发于灵岩感赋》。为侄孙董闻京《复园文集》作序。
顺治十五年戊戌 公元1658年,董说三十九岁
董说在灵岩生胃病,得沈朗仲治愈。董说刻“潜居漏霜”“钝榜状元”二印,弘储命其充作书状。作《披云啸》《水声编》各一卷。
顺治十六年己亥 公元1659年,董说四十岁
董说曾回南浔居住百日;作《跋四言律册子》;作《补船村》《杞国转》《研北编》《瞌睡鱼》各一卷。
冬木陈和尚应召至北京,顺治封其为宏觉禅师,自此僧界分为遗民派和新朝派,其师弘储为遗民派领袖。
顺治十七年庚子 公元1660年,董说四十一岁
董说曾住南浔。作《松花拈》《石火颂》各一卷。
顺治十八年辛丑 公元1661年,董说四十二岁
董说有诗寄嘉兴巢端明。
三月 临济宗高僧费隐容和尚圆寂。弘储大师住嘉兴金粟,与董说有书信往来,涉及清初僧界争斗之事。
五月 董说住持苏州尧峰禅院。秋遇大雨,董说登高远望,归作行隶一段。此为董说平生得意之作,谓之快雨格。
康熙元年壬寅 公元1662年,董说四十三岁
同门檗庵和尚熊开元住持常熟三峰寺。吴兴潘尚仁编选刊刻董说友人闵南仲诗歌《碎金集》二卷、《寒玉集》二卷,集中有不少与董说唱和之诗。
康熙二年癸卯 公元1663年,董说四十四岁
友人徐枋在天平山上沙村筑涧上草堂。董说在湖州大病一场,历时一月,后被木渎赵拜石治愈。
董说为灵岩首座,挂搭灵岩天山阁。
董说弟子香谷住湖州双林。
夏董说在嘉兴金粟寺侍奉其师弘储。
冬檗庵和尚熊开元退三峰祖席,不久住华山。
康熙三年甲辰 公元1664年,董说四十五岁弘储、黄宗羲、文秉、徐枋、周茂藻、邹文江、王双白等七位遗民在灵岩天山阁集会,纵谈七昼夜。
五月 钱谦益去世。按:董熜《董氏诗萃》卷六言董说曾“从虞山钱宗伯谦益游”。
七月 著名抗清将领张煌言被俘,九月殉义于杭州。
康熙四年乙巳 公元1665年,董说四十六岁
二月 德山原直和尚示寂。同门碓庵晓青和尚住三峰,同门石叶果成和尚住法昌。
冬弟子香谷上苏州尧峰,准备随从董说游历湖南。
康熙五年丙午 公元1666年,董说四十七岁
二月 弘储为料理德山原直和尚后事而前往湖南,董说从之。除董说外,同行者还有董说弟子香谷、董说同门江阴支石。舟过梁溪宝安,弘储弟子去息和尚前来拜见。至武昌,郭些庵前来相见,别于黄鹤楼下。
秋暑 离德山,董说与师父弘储在江船中商略湘烟。
秋香谷因病目而提早返回吴越。旅途中,董说与徐枋有书信往还。
康熙六年丁未 公元1667年,董说四十八岁
弘储和尚退席苏州灵岩,弟子卑牧谦迎其至楚盐兜率。董说在苏州半塘晤嘉兴黄复仲,请他寄言嘉兴巢端明。
董说与巢端明有书信往来。董说授衣钵于香谷。董说在扬州天宁寺遇井人眎和尚。
正月 董说侍奉弘储登衡山祝融峰。从湖南回来后,董说寓苏州尧峰禅寺。
八月 与同门晓青和尚宿灵岩大鉴堂,两人联床夜话。
八月二十七日 弘储大师乘竹轿来尧峰,张有誉、王双白、赵拜石等同集。
康熙七年戊申 公元1668年,董说四十九岁香谷开法吴江妙华庵,其弟佛巢去世,佛巢亦师事董说。
秋复社重要人物沈应瑞来南浔补船村访董说。
康熙八年己酉 公元1669年,董说五十岁
董说在苏州尧峰与其师弘储论《明觉语录》与《楚石琦录》之高下。董说在嘉兴楞严寺遇张履祥。同门友人张有誉卒。
康熙九年庚戌 公元1670年,董说五十一岁
董说曾挂钵无锡宝安寺,与弘储大师至高汇旃书斋观画,并与同门去息和尚往还。
春遗民黄周星访董说。友人顾有孝编选出版《骊珠集》,董说阅之,有感而赋。张履祥写信给董说,直言董说名利之心未冷,劝其结茅清净之地,不要托身灵岩这一显要、是非之所。
冬沈应瑞再度来南浔补船村访董说,时值雪后,两人恣言山水。
岁末 董说坐船前往太湖西山,中途遇大雪,冰胶舟,遂度岁于湖中。
康熙十年辛亥 公元1671年,董说五十二岁
檗庵和尚熊开元接替僧鉴晓青和尚住持三峰。董说访徐枋,在其处见郑桐庵《天论》三篇,因作诗怀之。董说与包捷之弟包振会晤。遗民安夏访董说。
春董说与余怀之子余鸿客诗歌唱和。金俊明来灵岩访董说,聊谈四五日,嘱董说咏其《春草闲房诗集》。时年金氏七十,董说作诗寿之。清初四画僧之一石溪和尚六十岁,董说作诗寿之。著名书画家、清初四王之一王时敏八十岁,董说亦有诗寿之。
康熙十一年壬子 公元1672年,董说五十三岁
弟子香谷住湖州双林菁山常照寺。
三月 友人黄子锡卒。
秋弟子古渔示寂。
九月 师父弘储示寂。示寂前手赐董说“萧萧林下风”琥珀印,董说为作行录。吴门郑桐庵寄诗于董说,托情旷异。箬庐处士赵拜石访董说。
康熙十二年癸丑 公元1673年,董说五十四岁
董说时有回忆其师弘储之作,如《宝云诗集》卷三中《中元前一日梦先师》《旧年乞假尧峰在,七月先师赐扇,手墨犹新,白露前三日感痛笔记》。董说撰成《退翁行录》,写作、刊布《先借庵先生小传》。董说删定弟子香谷诗,并为之序。董说有诗挽此山和尚。董说有追和郑桐庵之作。董说与江阴画家周荣起有诗歌唱和。
此年开始 董说遁世于苕溪、太湖之间,衲子难睹其面,唯华山晓青、灵岩式谦和尚偶尔相从于村涧溪桥边,系船作日夜谈。董说同门法昌果成之弟子雪舟来访董说,住数日后返江西。居士毛坤叩请诸方重造天池古刹,董说、井人、晓青等赠诗文奖勉之。
康熙十三年甲寅 公元1674年,董说五十五岁
董说有诗歌写黄叶老人智舷少时事。据钱仪吉《衎石斋记事稿》卷七《释南潜传》,董说曾问法于嘉兴黄叶老人智舷。
春董说与弟子声倍、兼树、秋岸等咏墨梅;长子董樵与闵湘人同访董说;堂兄董胎簪病中携其弟子许以嘉等访董说;侄董汉策过访。同门补庵喻和尚住苏州阳山大慈寺。
六月 新朝派和尚领袖木陈道忞示寂。
七月 友人张履祥卒。
八月 弟子香谷去世。
冬董说回忆每深秋必与弘储访徐枋,因作诗寄徐氏读之。
康熙十四年乙卯 公元1675年,董说五十六岁
五月 式谦和尚退席灵岩,晓青和尚继住,有信寄董说。郑桐庵八十岁,董说有诗寿之。董说有诗寄箬庐居士赵拜石。董耒刻《南雅》,选荫在、薪逸、冈及、范羽、源鸿、董樵、董耒等十六人之诗,董说为之作序。友人金俊明去世,董说有诗伤之。
十二月 董说从太湖西山西小湖寺移居西山东石涧,作《樵者乞辞》,希望世人不要向他再求取应酬文字。
康熙十五年丙辰 公元1676年,董说五十七岁
元日 董说将太湖西山东石涧前的小溪命名为菖蒲石流,并欲作一书名《樵雅》。
初夏 董说在东石涧得昆山新刻《归震川集》一卷。
秋至水村,得《归震川遗稿》,并为之跋。同门檗庵熊开元和尚示寂。董说与曹洞宗同岑和尚往来密切。
康熙十六年丁巳 公元1677年,董说五十八岁
董说与著名遗民徐崧往来唱和。徐崧有意于考察名山古迹,但董说以为单搜古碑刻,尤资核实。弟子兼树示寂,董说为主后事。侍者秋岸扶病返江阴,董说作诗送之。晓青弟子吴江长庆寺住持上岩和尚拜访董说。同门翼庵和尚来访,次日早饭后离开。董说编成《退翁和尚编年备谱》,秘不示人。
康熙十七年戊午 公元1678年,董说五十九岁
董说游湖州双林菁山常照寺,看秋遂坐昭回阁有感,赋诗一首。
五月 跋《韦应物诗集》。
六月 跋弟子纪官所藏赵子昂书《秋兴赋》。
六月末 坐船出游,后留宿霜樵和尚住持的夕香庵。弟子江鸿去世。同门椒庵和尚住古尧峰,董说往古尧峰拜祭弘储时,曾与之相见。江阴周荣起投赠扇头之作,董说有诗和之,时周氏七十九岁。湖北竟陵吴既闲来信,催促董说游楚。董说在弘储卒后首次至天平山上沙村访徐枋,当日正值徐枋生日,徐以为相见一奇。同门文果住持绍兴大能仁寺。
康熙十八年己未 公元1679年,董说六十岁
夏跋《韦苏州集》。
七月 董说回湖州南浔,与其子董樵、董耒,侄董农山、董玉禾,弟子潘喜曾等唱和论诗。去息溟和尚住持灵岩,晓青和尚退居华山。董说自题《漏霜笤帚图》,并乞诗于同门晓青。
十一月 董说完成《震川先生集》的评点,并为之跋。
康熙十九年庚申 公元1680年,董说六十一岁
董说寄身山水深处。
正月 从湖州菁山坐船抵苏州,留宿夕香庵五日,后同霜樵游仙都小赤壁。
二月 跋王阳明书迹。
八月 《史记脉》完稿。友人井人眎和尚住金陵碧峰石头庵。友人巢端明、黄周星、王时敏卒。
康熙二十年辛酉 公元1681年,董说六十二岁
正月末 董说于嘉兴道中评点弟子潘喜曾诗。
五月 董说泛舟苏州石湖听雨。
六月 住船尧峰,得南浔纪官驰寄《舟居听雨图》。与同门雪庵殊致和尚有往来。
七月 为同门椒庵和尚语录作序。卑牧谦和尚住持绍兴大能仁寺,于五月十九日过访董说,秋八月在杭州示寂。弟子秋遂卒。序同门大慈补庵和尚所集弘储语录《灵山一会》,并作短歌。
康熙二十一年壬戌 公元1682年,董说六十三岁
同门序香和尚六十,董说有诗寿之。
三月 至苏州天平山上沙村访徐枋。青屿居士许之渐生日,董说有诗寿之。
康熙二十二年癸亥 公元1683年,董说六十四岁
元日 董说感而作诗一首。同门雪庵殊致和尚补住灵岩,董说为其语录作序。碓庵晓青多次拜访董说。
秋作《挂瓢诗》四十余首。
十月 董说遁世于南麻寺。
康熙二十三年甲子 公元1684年,董说六十五岁
康熙皇帝南巡,幸江苏多处禅林。
年初 董说往嘉兴吊友人朱茂时。作诗寄沈应瑞,诗中忆及友人徐枋。作诗寄怀友人顾有孝。为同门苏州天池大觉寺住持征圣的《大觉和尚语录》作序。生母去世。密友陶仲调去世,董说作诗哀之。
冬董说寓居姑苏台,叹法眼环禅师高谊,病中为法侄道冶(字雪炉)《雪炉禅师语录》作序。
康熙二十四年乙丑 公元1685年,董说六十六岁
同门椒庵和尚住常熟三峰。
康熙二十五年丙寅 公元1686年,董说六十七岁
五月六日 董说卒。
十三日 弟子纪官前往哭吊。
赵红娟